close
消逝的影像--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 博客來e-coupon



消逝的影像--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



消逝的影像--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自從讀設計系之後

就很常看關於藝術設計類的書籍

系上也都會開小班來研究和討論

今天想要跟你們推薦這本書

消逝的影像--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

我覺得這本書很棒

現在在博客來買有打折

喜歡看書的朋友都可以到博客來去購買

推薦給你們囉~~~~~





博客來e-coupon傳送門



消逝的影像--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COMME des GAR-ONS研究







黑色,是我永恆的姿態:香奈兒的傳奇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無論我們如何勾勒台語片所展現的社會生活狀態,可能也難盡其詳。然而,我們至少可以明確指出的是,六○年代中期以後的台語片,似乎擺脫了前期充滿哀怨命運、破碎家庭、分離情侶、流浪孤兒和困苦生活的意象。顯而易見的是,突然間女性可以是間諜、武士、俠客、飛賊或特警,她們可以經營酒家、組織幫派,同時能夠是稱職的單親母親。無論多麼地脫離現實,至少她們不再必然是孤女、養女、丫環、村姑、盲人、棄妻、酒女、舞女或妓女。除此之外,我們還看到瀟灑遊蕩的歌手、英勇殲敵的特務、正氣凜然的牛仔、武術高超的俠客、嬉戲海濱的女郎、神出鬼沒的女盜;還有一群或是情報員、或是毒梟、或是花花公子、或是富家大少,不管是在開車、數鈔票、打高爾夫球或喝咖啡,總是戴著緊貼墨鏡(wrap-around-shade)的英俊男子。 台語片從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二年之間生產的多達千部以上影片,委實展現出五彩繽紛的生活狀態。整體而言,它們在前期流露出對於生活充滿濃厚怨歎,後期則展現若似巴赫汀(Mikhail Bakhtin)所揭示狂歡式(carnivalesque)的再現形式。如果台語片是透過前期的哀怨世界,抒發日據時期揮之不去的夢魘,後期則是以一個完全去政治化(de-politicized)的狂歡世界,一方面宣誓自身愈挫愈勇的生存,一方面或許也指涉那個視之不見的嚴苛社會狀態。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出版社:遠流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01/06/15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消逝的影像--台語片的電影再現與文化認同台中水晶專賣店



arrow
arrow

    currytf8m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